沈保耀,字一夫,斋号澹园,生于1928年砂拉越古晋,现年94岁。沈老毕业于福建省立龙溪师范普师科,一生从事教育,历任华校中小学教师、校长共36年,直至退休。曾任砂拉越书艺学会副会长(发起人),现任古晋中华书画研究会与晋汉省书艺协会顾问、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著有《 浪迹浮沤吟稿》、《神州去来》、《三色水》、《牧笛》、《澹园忆日》、《书湖诗海遨游选》等书。
曾习柳公权、颜真卿、米芾、王羲之等名家碑帖,而最后形成自家的书体。
书法心得
一、学书入门:
先从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等大家入手,打好基本功,最后写出自己面貌风格的书体。
二、执笔与运笔:
执笔最重要的一点是运转自如,而“指实掌虚”是基调。运笔须以中锋为主,笔笔心到力到。
三、书法三美:
结构美、线条美、章法美,尤其是后者更形重要
四、书法三忌:
忌俗、忌怪、忌乱。郑板桥的字,初看有怪和乱的感觉,但细观之,它前后贯串,调和,有乱而整合,有怪而有趣的特色,但这是天才,不容易学。
五、未下笔先布局:
书写诗词等文字,先要计算字数,每行要写多少字,最好要留下多少空间,一字不成行,孤字也不美观。还必须留下题款的地方。
六、挥毫切忌:
挥毫要放胆放手,切忌患得患失,心情不佳不下笔,环境吵闹杂乱不下笔,索书者立等交货不下笔。
七、恒心和毅力:
学习中文书法,跟到少林寺学武功一样,要有恒心和毅力,它不是“快熟面”,它是“佛跳墙”,要温火长熬,才能熬出美味来。
文艺事蹟
- 1957年
- 对诗词的热衷,始于转校到古晋二中后,与乡前辈诗坛元老沈济宽先生结缘。
- 1968年
- 与同道们拉开砂州第一次挥春活动的帷幕,其后组织砂拉越书艺学会。
- 1994年
- 参加诏安诗词学会,且被聘为顾问后,更用心学习,而有点心得。
- 2007年
- 书法作品“咏萍”二首,获选于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庆祝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大理南国城杯”当代中华诗书画展入展部分。
- 2009年
- 诗词作品《中华文化颂》,获颁由北京光明日报社、中华诗词学会联办的帽天山杯“中华颂”古体诗词征文活动中二等奖。
- 2010年
- 诏安会馆为沈老举办个人书法义展,为古晋中中筹募办学基金马币22万元。
- 2015年
- 为古晋葫芦顶中公新教学楼落成纪念碑刻石题字“与时并进”,并植树揭幕。
- 2016年
- 以“邓公南海写春天”七律写进书法,入选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二届全球华人书画展。
- 2019年
- 为古晋一中建校60周年题刻校训“公仁诚毅”和“添枝亭”楹联揭幕。
参展作品
《黄山行》
黄山慕名久,今日得悠游。重阳登高节,大地正金秋。
银翼辞闹市,飞车到山陬。路廻景常换,林深山更幽。
车停云谷头,索车接鹅岭。步程三小时,索拉八分整。
终线继步行,策杖蹑危磴。待至西海店,喘息犹未定。
饭店立山侧,室雅几席清。窗外松林秀,门前奇峰呈。
竹杖随轻履,漫步缘磴登。壮者犹健翮,老者类疲兵。
林鸟隐叶叫,丹枫间翠明。山头腾笑语,浑忘足重轻。
歇歇复行行,整衣光明顶。顶高千八米,一览群峰挺。
烈日不知暑,凉风袖边生。视广心胸豁,恍疑在天京。
黄山踞皖南,方圆五百里。五海七二峰,景观百千起。
景随晴雨变,色因四时易。近峰貌瑰伟,远岫姿飘逸。
屏峦迤逦列,隐显幻迷离。莲峰独称尊,睥睨众峰低。
黄山有三绝,松石云海阔。松茂百姿生,云涌千峰尖。
石怪有万状,形神肖仙佛。松石云掩映,奇景乃频出。
黄山有古寺,宛然神仙居。恍见蟠桃宴,众仙会于斯。
又见浮丘公,煮石汗频挥。再见容成子,丹成笑开眉。
终见轩辕帝,骑龙遗龙须。神话传千古,名山更神奇。
黄山有琼楼,那是宾馆区。广厦百千间,金碧生光辉。
路见担沙汉,一步一哼嘘。逢途掮木佬,两肩架四枝。
始知杰阁建,血汗宁数之。我今卧暖席,应惜挑夫悲。
黄山有飞瀑,我来无雨丝。黄山有云海,我来天晴时。
可知世间物,鱼与熊掌歧。还喜山如洗,得睹真容仪。
下山从殊途,峰壑处处异。妙境臻化境,仙境不犹是。
行行复歇歇,终回下榻地。梦中有笑声,身在黄山里。
黄山景绝佳,天下无其匹。既兼华岳险,又有武夷逸。
我今一秃笔,难描美万一。但愿记所得,引彼遨游客。
岁次丁酉端午节前二日录旧作黄山行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九十老人丹诏沈保耀
137cm x 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