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成昌
- 陆承渊
我和任雨农老师
我第一次见到任老师是在1954年一月初的槟城锺灵中学的开学日。见他在大礼堂的台上代表全体新老师致词。他也是新老师之一。当时大堂里千多两千位师生济济一堂,虽鸦雀无声,但气氛庄严,一片激昂!见他双手反叉在背后,双脚稳健叉开充满自信的滔滔不绝的演讲,声音宏亮,字字清晰 ………..把师生们的心都带动起来!尤其他勉励学员们的话更是激励了我以后求学的态度。
那天的开学日,是我开始初中三学程的日子。当时任老师已经负任高中一的中文教学。之后一年我虽然没机会接触他,但在课外我一直在注意他!听说他的中文造诣很好,诗词成就尤佳。也说他很严,有话直说,听说有些老师也敬他三分!这些是学生们的私语!
隔年我被编排在高中一A班。任老师正是我们的班主任!上课第一天,他编排座位时,我向他要求坐在前右边。因为我长得高,时时都要坐在教室后面一两排,时时听不清楚老师的讲课。任老师允许我的请求!从此每逢他教课,我必定百分之百集中精神,洗耳恭听!
任老师讲课很简洁,不拖泥带水。尤其是对古文方面的解说都很直截了当,不会含糊。对他来说,高一的中文是小儿科。一般上,他只用一半的时间教课本上的学问,其余时间就会引述其他有关或无关的历史典故拿来引导学生对中文的认识和鼓起学生的兴趣!当时他说了一段话,对我有很大的鼓励!他说母语,萃取文化,文字是我们的根本,必须搞好!英文是学以致用,是大环境的趋向所需。当时,我们在锺灵念书,常常听到有人说我们忘本,放弃自己的根。记得我刚刚入锺灵时,面对我小学的朋友有点尴尬!
上了任老师的课一段时间后,我听说他下午在家有为学生补习中文。所以有一天下午我踏了三公里的脚车,到他家去上课。我本意是把我的中文程度再提高一些。可惜任老师开特别补习班是为了扶助两三位从英校转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当时中文程度还很低。由此可见任老师对学生的教导是有教无类,真正用心。
高中一的课本除了一本中文(上海书局出版的国文版)外,全部三科数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都用英文本,课业繁重。不过我对中文很执着,从报纸,小说等都放入时间谋求进步。尤其写作文时,我会投入很多时间写篇好文章。作文被修改后,发回给我时,我对老师给的分数很在乎,会紧张,但老师每次都留下相当好的批语。遗憾的是一年中我得到最好的分数是乙下!这已经是很好了!我心中明了我是适合写论文或是应用文之类的文章!绝对没文采写小说等作品!
1956年上高中二,学业更繁忙,幸得孔翔泰老师担任我们的中文老师。孔老师是书法家,年纪较大对学子很为理解,没给我们压力!他给的分数没任老师那么严!
当年年底学生闹学潮,第三学期没法办考试!所以带了不完整的成绩就去澳洲墨尔本升学了!
因为孔翔泰和任老师对汪校长和董事部接受华文中学之决定,作出批评和质问,他们俩在1956年年底就被学校解雇了,并不允许留在槟城州执教。后得林连玉先生和前教育部长朱运兴的调解,他们俩才回到教育岗位来!
从1967到1994年,二十七年我和任老师失去联系,但任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依旧在我心里。
1995年
90年代初起,旅游业进入蓬勃发展。港台,中国内地的游客对大马情有独钟。当我的好友郑达发(槟城)邀我和他在槟城开间土产店时,我欣然的答应。隔别多年的槟城,又再成为我常到的地方。我突然想起隔别多年在槟城的任老师。我们就决定找他为田园土产店写招牌及对联等书法作品作为新店的装饰文艺品,以壮店面。并在他的同意下,聘他为新公司的名誉顾问。想到这段机缘给我和达发跟任老师结下了十四年深厚的友谊,又师又友的因缘,一直保持到任老于2009年仙逝。
在这十四年里我差不多每一两个月就会从吉隆坡到槟城看看田园的生意。每次都一定接任老师共享晚餐和隔天的早餐。我们三人(有时还加上拿督陈三顺)每餐必须花上二,三个小时从天文地理,华社教育及政治课题无所不谈!我们对他在这么高年龄还那么清晰地对各方面的见解仍然是那么的确实和精准。期间他会提到一生的艰苦奋斗的过程和他一生坚持的人生原则,和他在书法和文艺写作的经历。在华文报经常都刊登出任老的论文。每篇稿费八十令吉以上,算是甲等的润金!除了载孙子上下课,每天必须运动练太极,及每天写上两三个小时的书法。
每一两个月任老师都会寄他的书法作品给我,这样我前后无意中收藏了他百多幅的杰作。此次特选出八十幅左右登在此次作品集,供大家欣赏!我发现任老师虽然年纪已九十左右,但他记忆力很强,所以心中有太多话和意见必须发泄出来。有时兴致一到老师就会针砭时事作诗作词以表达他的情感!往往见面时他会问起上次见面所谈的事项的发展或结果。为了提防他的追问,后期见面时,我都会把谈话要点记录下来,做好准备!因他是我们田园土产店的名誉顾问,所以我友达发经常会联络他吃饭并到店里巡看。有时午餐后就在店里休息和睡午觉!我们也开始阅读及研究老师在报上登出的作品及他退休后的创作。没想到他创作丰富,版本大大小小很多。所以2003年我在任老师的同意下为他出版一共三册的全集。我发起个工委会,并在多位名文学及文艺家如:洪天赐教授、林水檺教授、陈永照教授、报界前辈朱自存先生、洪松坚先生、名画家锺正山、莊宗南、朱绍英、刘庆伦、祝家华博士、永乐多斯博士等多位的支持及领导下,在2003年出版了任老师的全集,三本共一千五百多页。可见老师是大马多产作家之一!全集得全马文艺界的好评!并把数百套寄到国内国外的大专,大学,有关团体收藏。
我开始发觉老师活得越老越怀念祖国。对祖国的新时代发展的成绩更是欣慰!尤对当时上海机场到上海市中心的浮磁快铁(时速四百三十五公里)更不可思议!我和拿督陈三顺(旅游业领导人)和达发商量决定带老师回祖国游一游。
2005年游北京、曼谷,虽然老师已是94岁,但他健步如飞,逛北京各名胜地,那都没有行动不便之处。其实我们每天编排的行程他能应付自如。记得一天早晨我们很早就到清华大学的校外公园,看到一群妇女在耍太极扇。老师突然走过去也参加她们做晨操。过后也跟她们寒暄一阵,老师当时心情的开朗可想而知!
从公园我们就到清华大学访问。接待我们的是执行副校长杨教授和我好友大学外事办主任崔国文教授。大学以很高的规格接待我们共进午餐。在一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老师的文采很得教授们的赞赏!其实在古典文学和诗词方面的造诣,任老师确实不落人后!
从北京回国我们路经曼谷,除了在曼谷作一日游之外,任老师也和嫁在曼谷的二女儿见面,大家高兴极了!2005年我们又一次带老师去上海玩。从上海机场我们浩浩荡荡的乘浮磁快铁以每小时四百多里的速度,七分钟到上海市中!任老师这亲身的经验使他一时不能自己!没想到祖国已是今非昔比了。
那六天的旅程包括了用专车到上海各名胜地和无锡一带逛了两三天。期间我们也拜访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位中文系的老教授。教授们在谈话中得知任老的背景和他中文文学的深厚成就,除了很尊敬任老,他们也特别安排任老师翻阅大学珍藏古籍,一般只有博士后才能有机会接触的明代古籍总装书。当时任老拿着一本明朝的作品,对我说他没想到一生还有机会看那样的书,说时两眼泛着泪光!看到那种情况我也为他高兴!最后一晚我们又到曼谷过夜,任老又和二女儿及外孙们见面。祖孙三代欢聚场面感人。
一向健朗的任老从2008年开始衰老了,但我每次到槟城,他还是照旧出来吃饭闲聊!身体是弱了,但精神情况还是很好,思想清晰。2009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终于在十二月离世了!一代文人,教育先进,书法家就谢世而归去!
蒙任老家人之托,我和达发负起为任老治丧的责任,在任老数位好友的协助,我们遵照任老师的意愿以最简单严肃的人治表规格送任老最后一程。人虽走了,但他的精神还留在我们心中!
教育、慈善、书法家任雨农
任雨农(1911-2009)字湘圃,生于湖南靖港镇挂榜村。1937年买棹南下马来亚,定居槟岛,开始他在南洋的生涯。
任雨农是马来西亚著名书法家,教育家,更是一位慈善家。任老多次以书法为教育及公益筹款,1998年在槟州大会堂为新纪元学院举行书法义展,筹得三十二万余令吉全数捐于教育,受人无限敬仰与赞颂。
我于1990年就读吉隆坡文良港拉曼学院,因酷爱书法,组织了一批学生共研书艺,翰墨飘香拉曼校园。我们大胆的举办了全国大专生挥春比赛,並请来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的书法家到来评审及给现场参与者主讲书法讲座。当年的会长何维城先生顾问任雨农,黄石庵及王雅出席並为学生即席挥毫,给我们很大的鼓励。
在我印象中任老爱写寸径小字,少作擘窠大书,后来听其在锺灵时的学生,也是现在书艺协会的会务顾问拿督斯里纪永辉说任老家里书房只有一张小书桌,而任老能顺应环境,从二王,颜真卿入手发展出独具一格的“任体”书法,清秀隽逸委婉含蓄。
任雨农先生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尝自作诗舒怀。东南海上湧风云 百里城乡路人。安得真神舒法力,迴旋天地艳阳春。从诗中可见任老的生平抱负是何等的高远,志气万千。
李瑞清在《玉梅花庵书断》曰“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不然但成乎技,不足贵矣。而任老不只笔笔精熟,尤有文人士大夫之贵气,足珍矣!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成立于1985年,今年恰是三十五周年纪念。早年我们曾经过办过怀念先贤黄石庵书法纪念展。去年我们也举办怀念先贤郑一峯纪念展,並在首都吉隆坡,马六甲及怡保获得热烈的反应,今次的怀念先贤展出的是拿督斯里纪永辉顾问,收藏的百余幅书法里的精品,是一位学生对他老师的崇高敬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的展览让所有书法爱好者能追念书法先贤,了解先贤们当年在贫乏的条件下,不畏艰辛把中华文化艺术传承下去。我谨希望怀念先贤系列能获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支持,年复一年的薪火相传。
任雨农先生1911年出生于中国湖南,1937年定居槟城。
任先生是锺灵中学华文导师,杏坛元老,他爱国,终生为华族文化,教育,师资奋斗及努力,不平则鸣,桃李满天下。
他热爱中华古典诗词文学,文笔流畅犀利,书法造诣高深,任体自成一格。
任雨农先生于2009年十二月廿日过世,享年98岁。
任雨农书法展的缘起及筹划始于拿督斯里纪永辉先生。拿督斯里是任雨农先生在锺灵的学生,并拥不少任老的书法作品。
身为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的顾问,拿督斯里饮水思源,一直有为任老办一个书法展的心愿。感谢拿督为这次书法展承担起全部印刷费及计划中的中马及北马二场展出所有经费。
身为工委会主席,我非常感谢二年来会长黄瑞庆,侨昌,幼鲸,力升等花了大量的心血为此次书法展辑的收集,整理及编排,和许多幕前幕后理事,工委的默默工作及支持,让我们这次的展出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法就是其中之一,是瑰宝、是精髓、是灵魂,也绝对是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华人家庭长大的孩子,鲜少没有接触过书法,从小小的一个“福”字,到新春期间张贴的对联,再到家里墙壁上悬挂的书画,无一不是书法作品。
单单一个四平八稳,用隶书书写的“福”字,就能够让我们内心感觉到平稳、祥和,好像获得了上天的祝福,让我们生活过得顺遂、幸运、平安、健康。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种文字,能够用书法把文字的意境发挥到如此淋漓尽致,只有中文能够如此。同样的文字,用隶书、楷书、篆书、草书、行书等不同的字体来书写,就给人完全迥异的感觉和情绪,甚至脑海会立刻联想到一幅画、一首诗、一段舞。
比如,用整齐的楷书来写岳飞的《满江红》,和用龙飞凤舞的草书写出的《满江红》比较,前者工整但没有办法让人感觉岳飞写词时的那股激昂壮烈慷慨的情绪和心情,草书却能让整幅书法作品呈现磅礴逼人而来的气势,那种满满的浩然正气,几乎就如一幅震憾人心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这就是书法的奥妙。
马来西亚很多华团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时,也绝对不会略过书法比赛,要把书法这门艺术发扬光大,吸引更多人学习、了解并欣赏书法艺术。
华文报、华团和华文教育向来被喻为华社三大支柱,因此作为文化机构的星洲日报,更是向来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为己任,在弘扬书法方面责无旁贷。
数十年来,星洲日报和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合作无间。例如,近三十年来,彼此都是雪兰莪帝沙再也华文小学主办的丹斯里陈金火杯全国书法公开赛”的协办单位,三十五年来也是雪隆海南会馆主办的“全国挥春赛”的协办单位。
这次能成为二〇二一年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的媒体伙伴,星洲日报甚感荣幸。在此疫情严峻的时期,让大家有机会放松紧绷的精神,通过网路随时随地,慢慢欣赏这些耄耋书法家所呈现的精彩书法作品,无疑也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书法是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仅此祝二〇二一年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顺利圆满举行,大家健康平安,也期待疫情尽快过去,大家能在实体的书法展相见。
“二〇二一年全国耄耋书法名家大展”乃本地书法界的一大盛事,当接获马来西亚书艺协会的邀请后,本会天后宫秉持宣导与弘扬书法艺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决心,义不容辞接下担子,与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联办这项难得的活动。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作为推动本地书法的摇篮手,与推广优秀中华文化的本会天后宫不谋而合。本会天后宫作为这次书法大展的推手之一,实属荣幸,也非常感谢积极推动本地书艺发展的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能够撮合这个难能可贵且意义非凡的书法大展,除了能够让民众进一步认识本地这群深具才华、情操高尚的书法界前辈之外,亦能欣赏他们所展出的绝佳作品,学习精髓与文化底蕴,真是一桩美事。
众所皆知,书法文化是中国艺术最基本的特色,通过书法能够培养审美价值、提升文化素养以及高雅情操。随著信息科技,电脑与手机的普及化与迅速发展,虽然带来许多方便和便利,却让人忘却书法文字的优美,也削弱对汉字的认识与书写能力。书法能凸显个人生命张力,是键盘敲打不出来的。所以我们更不能让这层文化就此断裂,必须让其永续发展下去,体现文字的活力。
本会天后宫作为国内举足轻重的华团之一,在推动文化事业上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瑰宝,是根深蒂固的精神,亦是展现中华民族特色的重要一环。本会天后宫承诺,只要能够符合政府抗疫的指令,本会天后宫将会竭尽一切所能给予合作与配合,本会天后宫除了提供充满中华艺术特色的礼堂作为展览场地,还会提供工作人员,期许这项文化盛事能够顺利且圆满举行,为每一个到访者留下深刻的烙印。
当前,全球笼罩在新冠病毒疫情之下,马来西亚也无法倖免,筹办文化活动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延续文化、推广文化与散播文化的种子从来就不曾停歇。虽然我们被疫情所困,仍可通过文化的熏陶,提升自我修养、品格与涵养。
最后,我祝福二〇二一年全国耄耋书法名家大展能够顺利举行,也祈求疫情赶快消失,还我们一个晴朗的天空,马来西亚明天会更好!
书法具有怡情养性,陶冶性情的功能,是中华儿女喜爱的艺术品类之一,历久不衰。它源远流长,是中华人文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演变,由甲骨文、金文演变成篆、隶、楷,还在演变过程中衍生出行书、草书、鸟虫书等变体。各类书体一脉相承,又各具风韵,各有各的神彩风骨。
历代书法家人才辈出,前仆后继,秦有李斯、程邈;汉有史游、蔡邕;魏晋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唐有颜真卿、柳公权;宋有苏轼、黄庭坚;元有耶律楚材、赵孟頫;明有徐渭、董其昌;清有邓石如、吴昌硕;近代有沈尹默、于右任等人。这个名单太长太长了,他们的书法作品亦不计其数。
大马华裔先贤当年南来垦荒创业之时,也把书法艺术带到大马来。在南来文人的耕耘播种之下,书法艺术在大马扎根繁衍,代代相传,造诣深厚的本土书法家大有人在。大小楷一直是华文中小学的必修项目,大型的中小学与大专的中文系更成立了书法学会,一些乡团会馆也开办书法学习班。此后还有马来西亚书艺协会、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等全国性体团的创设。
为了推广书法活动,传递书法薪火,这些团体经常举办书法比赛、挥春比赛、书法展览、书法交流会、书法讲座会、书法培训班之类的活动。二〇〇九年富贵集团创办人拿督邝汉光在大马华团的支持与配合下,拨地二十英亩,投入数千万令吉创设“中华人文碑林”,把中国历代书法传世之作与日韩及大马著名书法家的代表性遗作刻碑矗立于碑林之中。对此,大马文化人严秋霞称之为“再造千年人文风景,重现先贤书艺结晶”。
这次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在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及星洲日报的协办下,决定在线上主办《二〇二一年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以展出大马十二位最具代表性的八十岁以上耄耋老书法家的作品,可谓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是由马来西亚书艺协会评审主任黄幼鲸所提的建议,当时理事会一致通过。那是二〇一九年年底之事。这项大展原订在二〇二〇年中举办,因新冠疫情蔓延而展延至今年二〇二一年年底举行。
这项书法大展除了为弘扬我国耄耋书法家的书法结晶外,同时也为书艺协会和属下的书法研究院筹款,可谓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文字。文字的一点、一划、一撇把炎黄子孙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联系起来,流传至世界五湖四海。
距今三四千年前的甲骨文和金文,当代的书家都可看懂!通过这不朽的象形文字,我们祖祖辈辈因而能一直不断地把积累的智慧一代一代地 承传至今。从文字的通讯功能,进入文字艺术的境界,惟有长年累月的淬炼才能练就而成。
马来西亚的书艺发展可追溯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马来西亚创价学会于二〇一九年主办“中国南来第一代书法先驱大展”,这些第一代书法家绝大部分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陆续从中国下南洋的先辈。那次的展出可说是较完整地叙述大马第一代书艺和书家的事迹与精神。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大马第一代书法先贤包括了管震民、李达庭、黄实卿、孔翔泰、李家耀、李占如、崔大地、王宓文、黄石庵、王瑞璧、李秀添、施香沱、王毅坚、陈人浩、任雨农、潘受、郑一峰、萧遥天、竺摩上人、沈慕羽、伯圆长老、黄尧、周曼沙、陈蕾士、潘煌、姚拓、黄国彬、彭士驎、曾锦祥、朱自存、萧劲华、邱新民、沈亭和陈光师。
二〇二一年耄耋书法大展共有十二位书法家参展,他们出生于一九二五年至一九四〇年之间,可说是马来西亚第二代书法的代表,也可以说,这十二位书法家是第二代的早期人物。当然,第二代书法家大有其他人物,未能全录在这次大展之中。
参展的十二位书法家,总年龄超过千岁,可算是长寿康宁的象征,亦寓意义购大展作品者必也福寿双全!供认购的书法作品共有十二套,每套皆有十二位书家的一幅作品。筹到的款项扣除开销后,将悉数捐予马来西亚书艺协会,以作为马来西亚书法珍藏馆的发展基金。
挥写书法可以怡情养性,甚至延年益寿,近代书家年龄超过九十岁的大有人在,甚至百岁出头的老书法家仍能创出精美佳作,字里行间蕴含着老人的修养和高尚的文化素养,令欣赏者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谨此献上我的祝福:艺林荟萃,百花齐放!
《礼记》有云:七十为耄,八十为耋。
二〇二一年《晚芳齐放》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邀请的十二位长者都是年纪八十以上,在地方上的书法推广及书法造诣皆有卓越成就的书法家。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成立以来对书法先贤生平事迹,书法教育推动与交流作了深入的研究。
一九九八年,我会出版《黄石庵书法辑》,二〇一八年新山联委会主办“朱自存书法回顾展”,二〇一九年我会再次主办“怀念先贤郑一峰书法展”并巡回三地举行,让书法爱好者在缅怀先贤的同时也对书法的传承有更好的启迪。
素来书法家居长寿之首,明清两朝皇帝平均寿命不到五十岁,而当时书法家却平均八十岁,唯一的例外是乾隆皇帝高寿八十八,而他恰是一位书法家。无独有偶,马来西亚书艺协会首任会长朱自存先生与第二任会长何维城皆是耄耋书法家。他俩一辈子耕耘书法,临池不辍,求精求变地享受笔墨乐趣。写书法是种运动,如运气一般,尤其在写擘窠大字时,真气在体内流动,身体微微发热。继后大汗淋漓,达到心正气和,身安意闲,其乐融融,长此以往,自然延年益寿。
写书法是一种手技,但凡心智正常的人写上三五年必有小成,若肯刻苦练上一万个小时,每个人都能掌握精熟的技巧成为高手。但是要真正名垂千古,流芳百世,还得要有深厚的文学涵养,丰富的生活阅历及高尚的人品。
李瑞清在其《玉梅花庵书断》中道:“书家先贵立品,右军人品尚,故书入神品,决非胸怀卑污而书能佳;此可断言者”并续道“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古来学问家虽不善书,而书有书卷气,故书以气味第一,不能但成手技,不足贵矣。”
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是全国最大的书法艺术组织,我们在整理本会收藏的墨宝时发现许多是第四届与第十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参展者捐献予我会的珍贵作品,又有先贤陈光师捐赠的书画篆刻作品及海内外书法家参观我会时即席创作或携来赠送的珍贵墨宝,不能一一举例。经与理事会商量后决定成立“马来西亚书法珍藏馆”来详细记录,收藏展览及出版,也在网站展览,希望通过这个书法珍藏馆鼓励海内外的收藏家把藏品捐赠予书法珍藏馆,让我们以专业且无私的心把这中华瑰宝传承下去。此次“晚芳齐放”全国耄耋书法家大展所筹获的善款,就是作为马来西亚书法珍藏馆的启动资金。
我祝贺“晚芳齐放”成功举办并得到大家踊跃的支持!
两年前有幸参观了在吉隆坡创价学会举办的中国南来第一代书法先驱大展,内心感触良多。马来西亚何其幸运曾经有过这么多位高水平的先贤书法家,他们对中华文化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坚持传承发扬的精神,确实值得赞扬与纪念。
再看我国当代,其实也不乏一些了不起的书法长者,他们的书法造诣与贡献也是值得向世人推介的。因此,在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成功举办先贤书法家郑一峰校长的回顾展之后,鄙人觉得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书法家们一个肯定,遂向本会倡议筹办马来西亚全国耄耋书法家联合大展,获得理事会赞成。通过这项大展,一来,可以本会名义,向我国的书法老前辈们致敬,感谢他们一生对书法的贡献。二来,可以借此活生生的好榜样,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推广书法艺术,作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健康爱好,继而上行下效,全家人一起学书法。三来,通过墨宝义卖,让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在民间流通,提高大家的审美水平,也为书艺协会筹募马来西亚书法珍藏馆发展基金,特别是用于整理和修护一些本会历年珍藏的书法作品。
本次受邀的书法家代表,为了符合耄耋之称,必须是高龄八十岁以上的在世书法家,同时具有一定的书法造诣和在书法界享有相当的名誉。但是受限于工委会的所知所闻,受邀者可能未能尽录国内所有符合资格的书法长者,如有遗漏,尚祈见谅。以我国去年人口普查,八十岁以上的年长者仅占全国总人口之百分之一点一,在耄耋之年的高寿老人当中,再甄选出书艺精湛者,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倘若有幸可以收藏到这些墨宝是极为祥瑞和有福气的。
相较与前述的第一代书法家(生于一九〇〇年前后),以年龄段而言,此大展所列的几位耄耋书法家(生于一九三〇年前后)可以笼统地定位为第二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以亦具有史料价值。
自古以来,文人雅客皆喜欢舞文弄墨,书法是他们用以陶冶性情,益寿延年,乃至与古人神交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生活方式。因为有如此修炼,书法家往往相较一般人更长寿。举些例子,在人均寿命只有四十三年的三国时代,锺繇活到了七十九岁;在人均寿命只有四十五年的唐朝,虞世南活了八十岁、欧阳询八十四岁、柳公权八十七岁。再说近现代,多位名家皆为高寿老人——饶宗颐一百〇二岁、刘海粟九十八岁、林散之九十一岁、沙孟海九十二岁、赵朴初、舒同、启功皆高龄九十三岁。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国内,苏伯瑶老先生一百岁、李家耀九十五岁、李秀添九十一岁、任雨农九十八岁、沈慕羽九十六岁、伯圆上人九十五岁、朱自存九十三岁,不胜枚举。
此次大展,获得丹斯里陈广才答应成为大会开幕人,是本大会的荣光。也很荣幸获得多年合作伙伴,雪隆海南会馆(天后宫)与星洲日报大力支持协办,在此特别感谢。原本定于去年举办的展览和开幕仪式也由于新冠疫情的失控而数度展延。本来预定今年十月廿四日在吉隆坡乐圣岭天后宫大礼堂举办的开幕典礼也因为疫情突起而必须取消。工委会也决定应时变通,暂避其锋,将开幕典礼改为网上进行,同时将书法展改为通过本会的网站,向全世界公开展览,也不忘刊印这本书法集,作为永久纪念。
最后,我谨希望,大家可以平平安安度过这个令人难忘的时段。宅在家里奋力抗疫的同时,多写字、多读书,乘机充实自己。相信疫情过后,大家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祝大家生活美好,健康长寿。谢谢。